色彩风格

一份公益答卷,十年护绿检心

【字号:    】        时间:2025-11-03      

  

         当公益诉讼立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消息映入眼帘,过往十年间与公益诉讼相伴的点点滴滴,如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一一浮现。2015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检察院在诉讼监督部设立行政监督岗,院党组将公益诉讼这项新业务交到我手上时,窗外五峰的群山正覆着新绿。如今十年过去,当年的“新生事物”已长成守护一方的“中坚力量”,而我也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者,变成了见证公益诉讼在这片土地扎根结果的践行者。

  公益诉讼的“首考”,始于群众的急难愁盼。那时某乡镇的溪流泛着浑浊的白沫,另一乡镇的竹林间飘着造纸废水的异味。我们带着水样检测仪跑遍十几个作坊,在闷热的工棚里核对生产记录,用近一年的奔波换来了全县土法造纸厂的关停。当次年汛期再去回访,看到清澈的溪水漫过鹅卵石,岸边重新长出菖蒲,我才真正懂了“公益”二字沉甸甸的分量。

  2016年,我们迎来公益诉讼的关键突破。某村违法水库大坝开裂渗泥,被淹没的公益林只剩光秃秃的树桩。我们一次次往返于村委会、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却未获整改后,果断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当法院判决支持诉求,挖掘机轰鸣声中违建大坝轰然倒塌时,下游村民拉着我们的手说“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这成了我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首例。

  2017年公益诉讼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铺开,五峰的护绿之路迈入系统化推进阶段。从2018年全年办案5件,到2024年、2025年分别立案30件、33件,数字攀升的背后,是履职深度的持续延伸。“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行动中我们沿着污水水体向源头排查污染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行动里我们踩着过膝的腐叶寻护珍稀苗木,“河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机制建立后,公益保护从“单打独斗”变成“协同作战”。

  最难忘的还是守护茶乡的那些日子。五峰22万亩茶园是乡亲们的“金叶子”,2022年我们发现部分茶农滥用除草剂致土壤受损、茶叶品质下降后,我们联合行政机关走遍全县茶园,推广人工除草、生物防治技术,建立农资销售追溯系统。2024年宜来高速施工时,扬尘飘向附近茶园,我们第一时间约谈监管部门,督促他们安装雾炮机、铺设防尘网,最终既保障了工程进度,又护住了茶农的“饭碗”。

  十年耕耘结出硕果。我院办理的万里茶道保护案入选最高检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典型案例,古茶树保护案、鸟类保护案获最高检专刊采用,省级以上媒体报道我们的办案故事60余次。我始终记得接手工作时,我的导师说的那句话:“公益诉讼,守的是百姓福祉,护的是子孙后代。”如今,检察公益诉讼法草案公开征集意见,这既是对十年间无数基层检察人实践探索的肯定,更为这项制度的完善指明了方向。立法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未来,我仍会带着这份初心,沿着五峰的山路继续走下去,将基层实践的“鲜活素材”,转化为完善公益诉讼制度的“生动养分”,让检察蓝与绿水青山永远相映成辉。

  讲述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公益诉讼检察官 李忠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