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解码未成年人保护的“强制”与“温情”

【字号:    】        时间:2025-08-25      

  2025年8月21日,渔洋关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家庭教育培训会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检察院召开,乡镇妇联、共青团、村(社区)妇联、网格员和女干部等百余名工作人员齐聚一堂,共同学习未成年人保护的“必修课”,为基层一线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充电赋能。

  这些情况必须报,法律给你“尚方宝剑” 

  刑事检察部副主任阮馨莹以热播剧《无尽的尽头》中检察官讲解强制报告制度的片段开头,用简洁有力的话语,道出了近年来侵害未成年人案件高发、未成年人受侵害形势不容乐观的现状。尤其是案件线索存在发现难、报告难、干预难、联动难、追责难等问题,给司法机关办案带来了诸多难题。随后,她对强制报告制度展开深度解读。

  “侵害未成年人案件的发现高度依赖被害人主动报告或偶然暴露,导致大量案件容易被隐藏、被忽视。村(社区)作为一线基层组织,具有熟悉基层、了解群众的工作优势,切实履行强制报告责任,对实现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早发现、早干预具有重要作用,能挽救更多被侵害的未成年人。”

  “如发现未成年人存在隐私部位损伤、疑似遭受性侵害、被遗弃等九类情形,需向公安机关报告;涉及失学、监护缺失等事项,向教育、民政部门报告更为适宜。未履行义务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人员将受到处分,构成犯罪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法律为报告人提供身份保密、责任豁免、反打击报复三重保障。”

  家庭是“第一课堂”,心理健康是“成长疫苗”  

  我院特邀检察官助理、心理咨询师李盼盼聚焦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开展专题讲座,她谈到:“村(社区)作为基层组织,在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的同时,要重视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础作用,关注其心理健康状态。日常工作中,应主动观察未成年人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通过与家长常态化沟通,可引导他们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营造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基层组织需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推动家庭教育与强制报告制度协同发力,为未成年人筑牢保护防线。”

  “今天,县检察院和渔洋关镇党委联合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强制报告制度的培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培训的目的是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送到基层,让基层干部有能力把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在老百姓家门口,把强制报告制度落实到位,共同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和成长安全。”渔洋关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胡棂桦参加活动并给予高度评价。

  下一步,我院将持续深化与乡镇、村(社区)的联动协作,围绕强制报告制度落实和家庭教育指导开展系列化培训,助力基层工作人员精准掌握未成年人保护要点,让法律“强制”更牢固、让心理健康更“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