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格

让“三无”产品远离未成年人

【字号:    】        时间:2023-11-28      

(通讯员 刘欢)继风靡全网、最后遭下架处理的“三无”产品“萝卜刀”之后,又一火爆学生圈的“鼻吸能量棒”凭借小巧便捷的外形及“提神醒脑”的功效出现在大众视线。不法商家抓住学生“好玩”的心理,将爪牙伸向未成年人,细思极恐。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未成年人与社会接触少,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足,三观还未健全。“能量棒”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产品屡禁不止,打击“黑产品”进入市场力度不能减弱,呵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还需要政府、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合力。

严查“出处”,依法精准打击。不法商家通过虚假宣传,误导学生体验购买,其“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不容姑息。相关监管部门一方面要加大查处力度,加强对学校周边市场监管与排查,严禁此类产品进入市场。另一方面也要追溯源头,严厉打击并加大对不法商贩的惩处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一批、惩治一批、教育一批。同时,对网上销售“能量棒”相关产品的平台也应纳入清查范围,督促商家及时下架相关产品链接及虚假广告,真正从源头上杜绝“三无”产品。

家校合力,积极引导监督。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家长及学校应时刻警惕“三无”产品的入侵,积极正面引导,增强未成年辨识“黑产品”的意识和能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对孩子生活常识的培养,多带孩子参加相关公益普法活动,引导孩子提升识别能力。学校应积极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未成年人系列科普宣传进校园等活动,引导学生识别无毒玩具、不良物品、食品等,教育监督学生健康使用手机和网络。

社会参与,推动齐抓共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社会支持、参与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将极大促进形成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全社会应树立人人都是监督员的意识,发现“三无”产品线索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同时,行业从业者应自觉规范经营管理,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爱心志愿人士可自发组建“关爱未成年人志愿服务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多元化服务。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爱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齐抓共管,同向发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